秋季儿童腹泻来袭,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免于“中招”?浏览数:6次
秋季,秋高气爽空气宜人,但在季节交替时气候多变,早中晚温差大,儿童较成年人免疫力低,因此家长更加要注重孩子的护理。秋季是腹泻频发的季节,故而有“秋季腹泻”之称,但并不局限于秋天,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,只是秋季是腹泻的频发季节,所以家长们需多加注意。 症状 潜伏期约24~48小时,发病急。前期症状以发热和恶心、呕吐为主,一般持续2-3天。后期以腹泻为主,持续时间长。腹泻主要表现为清水样或蛋花汤样,每天3-10余次。 多发季节 多发于较寒冷的秋冬季节(10月-次年2月),家长要加强预防。 易感人群 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,男童发病多于女童。 ⊹ 6个月-3岁的幼儿发病率最高且最严重; ⊹ 6个月以下的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保护,发病率低且病情较轻。 ⊹ 营养不良、贫血、体弱多病、免疫缺陷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,且病情严重,病程更长。 传播途径 通常经粪口传播,少数也可以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,也可通过水源感染。 注意饮食安全 1.不喝生水,外出游玩时最好饮用瓶装水或自带的凉白开;不带孩子去路边摊或没有营业许可的餐馆;瓜果蔬菜要洗净之后食用。 2.家长不要给孩子嚼饭、不要嘴对嘴喂饭、不要用舌头给孩子试温度。 3.饭前便后要用肥皂+流动的清水洗手,教育孩子不要啃手指。 保持环境卫生 1.家庭要经常开窗通风,做好卫生清洁工作,玩具要定期消毒。 2.幼儿便后要洗手,家长处理儿童的粪便后、准备食物前都应洗手。 提高幼儿免疫力 孩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,保持充足的睡眠,饮食合理不偏食,天冷时注意保暖,都可以提高免疫力,降低轮状病毒感染几率。 避免交叉感染 秋冬季节,少带孩子去公共场合,也要避免孩子接触其他腹泻的孩子,防止交叉感染。 不要滥用药物 避免滥用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,以免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调。 腹泻的治疗原则是:调整饮食,预防和治疗脱水,合理用药,加强护理,预防并发症。轻症患儿可遵医嘱在家治疗,重症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。 注意,当出现以下症状之一时,需要及时送医。 1.大便次数频繁,或大便带血; 2.幼儿呕吐不能进食喝水; 3.孩子出现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; 4.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,如眼窝凹陷、体重减轻、无尿或尿量减少; 5.家长不能判断病情轻重。 做好隔离 家长务必在处理完宝宝的排泄物之后,好好清洁双手,避免交叉感染。 调整饮食 腹泻期间,不要禁食,应适量喂养,少食多餐。饮食宜清淡,禁止高蛋白、高糖、高脂食物。另外,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也尽量不要吃。 注意补水 为了预防或纠正脱水,要多给患儿饮水,或遵医嘱补充口服补液盐。切记,不推荐使用自制口服补液盐。 合理用药 不建议给孩子吃止吐药、止泻药或抗生素,有加重病情的可能性。还有,腹泻贴也不建议使用,除了增加局部皮肤过敏的风险之外,没有意义。 保护臀部 孩子大便后要及时清理,使用温水清洗臀部,然后用棉布蘸干臀部水分,涂抹护臀霜保护皮肤,再换上纸尿裤或尿布。 除了以上护理要点,功能医学专家认为,在孩子发生腹泻的时候,及时恢复孩子的肠道菌群失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。由于菌群失调可使腹泻迁延不愈,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,这个时候就要为孩子补充充足数量的益生菌。 补充益生菌可以缓解孩子机体的炎症反应,保护肠道黏膜屏障,降低肠道黏膜渗透性,从而保护肠道的免疫机制,同时使肠道重新建立肠道菌群平衡,维护肠道健康,减少孩子生病的概率,对秋季腹泻的预防与治疗都有不错的效果。 * 本文综合整理自人民幼儿健康,涉及医学部分,仅供阅读参考。如孩子有身体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。
|